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范文精选

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创新是我们非常熟悉而又有些遥远的字眼。“自古真知出实践,从来发展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而创新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探索创新教育的真谛。关键词:创新语文教学教育思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方法,它能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与特长。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去探索、创新”。一语道出创新教育的实质,今天的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其人生历程正与我国走向现代化历程同步,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家长、学生都有背负着升学的重压,学生在传统教育的成才路上挪着沉重的步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其他方面的才能搁置一旁,成为死记硬背的机器,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课是基础、工具课,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经济人才,更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广大劳动者及技能人才。”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虚和朝气勃勃的人生。一、教学内容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千篇一律,久而久之,教师头疼,学生生厌,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难有所提高。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首先,教材上的文章不是神圣的经典,仅仅是读写的范例,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为我们阅读其他文章,提高语文交际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我认为没有必要把一篇范文支解得那么繁锁、细碎,以至于文不象文。语文教材既然是范文,那么我们就要敢于抓其有特色的一点,进行重点学习。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博众取彩,涵摄百家,才能创新。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最后,语文创新教育还要注重开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语文具有人性、人文、人情的特点,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堂内外、家庭社会,时时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机会和地方,时时处处都能培养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如此,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语文也再不是“语瘟”课、“睡觉”课。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学习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调地问答式,也不能是某种固定的僵化式,它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它内部各种因素互相依存、相互综合利用用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联系、智力和知识的联系、智力活动和非智能力活动的联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联系等,并将其融汇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法与学法。可是目前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这是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鱼不若授人渔”,教师的教法最终是让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所以我认为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其能力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点。1、发展学生质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外显,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与求同思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有助于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伤仲永》时一般教师都有这样教学生:方仲永的悲剧是“其不使学”,而有一部分学生则将其悲剧的责任归于他父亲;在《愚公移山》中一般学生都肯定愚公的行为及精神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愚公移山填海是对环境的破坏。求异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性与创新精神,教师不能以一绝对的答案封死学生的灵活大脑,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3、发展学生想象思维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此外,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师还须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拓展学生思维。综上,我从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语文创新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其核心内容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创新,从而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当然,语文创新教学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语文创新教学“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教育心理学》

创新教学范文第2篇

究竟什么是创新教育?众多教育学者在论及创新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时提出,创新教育可以划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技能、培养创新品格。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以上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就是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顾名思义,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创新的意念和认识,主要是指一个人是否愿意创新以及对创新的认识有多少。意识决定行动。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必须在教育的全程中自始至终地用心启发和唤醒。以会计专业为例,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会计专业就是培养出“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所谓“管家型”人才。又由于会计的严谨性,在很多的会计实务在处理上没有选择的空间,因此,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只能照搬全盘接受的氛围。要启发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求教师本身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人。其次,教师通过企业需求、知识演变、准则变化等向学生传递一种创新的概念,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讨论的学习方式、鼓励创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本质上是由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组成。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对事物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各种心理定势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类或同一个案例多举例子、举反例子,利用融会贯通、故意偷换概念、增加减少关键字眼等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从根本上去把握相关知识点,学活学透,避免死记硬背。流畅性是指对事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念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能够主动的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利用抢答、即兴竞赛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或者让学生来设计他们喜欢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指对事物能够有不同寻常的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需要教师制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去“异想天开”。美国的哲学家谢弗勒(l.Schemer)就曾指出:“学习能力并不是一种无限的、可供学习者随便浪费的资源。如果孩子们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唤醒,而是受到严重压抑的话,就会逐渐丧失掉。如果孩子们天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得到保护,而是不断受到阻碍的话,最终也将失去。对于探究新的东西来说,理智的灵活性、冒险精神、自信等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品质,如若长期不用或滥用的话,也会失去它们原本的作用。”&#61531;&#61490;&#61533;因此,即便学生的想法在教师或同学看来是荒唐的,但是也要尽量找到其想法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注意避免萧杀或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创新技能

培养创新技能简单的说来就是培养创新的技术和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提高自学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职业分工的结果,决定高等职业教育更是需要培养创新型实用操作技术人才。例如美国的Intel公司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具有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对自己有信心,在做事前首先考虑应不应该做,而不是只管把事情做好。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更新更加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更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建立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只有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有了相当的认识,人们才有可能发现问题,从而确定需要创新之处;只有熟知既有的知识、技能,才会有可能对知识、技能行深层次上的重新组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通过对高创造性人才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个体从接触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直到达到专家水平并有所社会意义上的创新,大约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即“10年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一般也就是4年左右,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讲授、多指导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注意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适当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意识。不要仅仅局限于一门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性,而且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逻辑性,帮助学生以模块的形式来存储知识(这也是目前我们的模块教学的扩大应用),便于大量知识的存储和知识运用时的调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先真实的自学,然后由学生来决定教师要仔细讲解的内容,或者由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一方面,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主动性,真实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教学能够结合学生的基础和需求而有的放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大量查找、翻阅相关知识进行提高自学能力。

四、培养品格

创新品格是指与创新有关的个性特质,主要包括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品格是创新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创新品格主要包括意志力、观察力、乐观、独立、幽默、富于社会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研究成果表明,创造性不完全是智力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在对创造性学生行为特征的研究中发现,创造性学生具有如下共同特征:好奇心,即不断地提问;思维和行动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或个人主义;想像力丰富,喜欢叙述;不随大流,不过多依赖集体的意志;主意多;喜欢搞试验;顽强、坚韧;喜欢虚构,富于幻想。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学生的创新情感和人格不尽相同。对于这一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一个人的能力怎样和另一个人的能力在数量上进行比较,并不是教师的事。这种比较和教师的工作无关。教师所要做的事,是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使用他自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而不是筛选出好的,忽略差的。这就要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种不同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长处、弥补不足。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创新能力给予同等的关注,使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能有所发展,都能不断地有所提高。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提供创新的平台,让他们能真正的进行创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曹琼(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参考文献

[1]约翰&#8226;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创新教学范文第3篇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屹立在强国之林的重要问题。那么,创新到底是什么?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记载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实,我们认为,创新就是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想别人没有想过的办法。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果企业不推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就会很容易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为消费者是普通人,具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比较理性的消费特点,并且这一要求是永恒的。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者,如果不对国家法规进行适时创新的修改,不对资源分配进行合理的调整,那么追求社会的整体进步,就会放慢速度,甚至停止脚步。创新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都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容忽视的。俄语教学也是如此,更需要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创新教育,首先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领导者,他的领导性不是以地位的高低,而是以他渊博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及对学生真挚的爱来体现。作为一名俄语教师,该如何具体的体现这一领导地位呢?

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深刻的创新意识,抛弃传统的教育观。以往教师上课时,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传统教学观念误导下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更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与爱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创新。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育不应只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更应当是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导师。我们教学不是纯粹地为了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组织,运作,控制等各种角色。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真正的调动,提醒教师要铺设恰当的俄语语言环境。“环境”一般指个人、社会、文化系统活动和发展的背景或条件,是一个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人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总是在永恒不断的相互作用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环境的作用,以“环境”激励学生,以“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课内外的结合。“Новыйгод”(新年),这个传统节日,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每个人都非常重视。曾经笔者在教授《Восток》大学俄语(3)中第10课“Праздники”(节日)时正逢新年将至,笔者组织学生们在教室举行了一个俄语新年晚会,邀请俄罗斯的留学生和教师参加,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布置晚会现场。他们按照课文所提示的文化信息,在教室的中间摆放着一棵挂满小礼物和彩色灯泡的松树,做了一个大蛋糕,还用可乐来代替香槟酒,这些都是俄罗斯人迎接新年所必须的。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静了下来,默默地许愿,然后互相赠送礼物,互相祝福。教室里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家在晚会上纷纷表演节目,用俄语交流,在如此环境中检验了学生们对书本上知识的掌握,发挥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又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突出地反应了环境的变化,对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

教师作为一个专门性的职业,除了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还要有学科专业素养,更应具备持续化的发展知识结构,才能胜任对创新性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俄语教师除了熟练地掌握俄语基本古怪的发音、复杂的语法、灵活的句式,能不能更多地了解其科技、文学、文体等知识作为创新教育的基础呢?能不能从语言学、修辞学、国情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语言的涵义及特点呢?能不能自己跳出俄语的知识结构,在另外的领域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呢?例如:为什么莫斯科著名的广场是“Краснаяплощадь”(红场)呢?而不是“Зелёнаяплощадь”(绿场),大家都知道“绿色”象征着和平,旺盛的生命力,“Зелёнаяплощадь”不是更好吗?难道只是因为地上铺着红颜色的砖而得名吗?俄罗斯主要信奉的是东正教,所有的俄语老师几乎都知道这一点。那么,除了知道东正教规定的圣诞节是1月7号外,再给学生们讲讲俄罗斯民族信奉东正教的原因,即使教师本人不信教,也可以说说有关东正教的教规、教义,或者一些小故事,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其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应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教学活动上。教师有了好的创新方法,就要积极地应用于教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今正处于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谁都不能忽视社会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存在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代,创造新知识,开拓知识经济新的应用领域,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我们将网络和俄语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实现教育创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营造创新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视听室,广播电台等教学手段,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收听,收看俄语电台,观看俄语电影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信息,许多教材都采取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一定的角度为学习俄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尚不能将信息更有效地展现给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采用网络图片、计算机课件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结果,无一不是在对自己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况下所取得的:毕升基于对印刷术的兴趣,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效率较以前提高了几十倍;莱布尼兹对数学有兴趣,所以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础概念,发明了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和二进制,为计算机的现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聂耳由于其对音乐的兴趣,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犹如进军的号角,激发着中国人民不朽的爱国热情;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感兴趣,解决了人类吃饭的问题。可见,兴趣也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笔者在讲《Восток》大学俄语(4)中第1课,《Туризм-лучшийотдых》时,根据教材的内容,搜寻了大量的俄罗斯旅游风光图片,尤其是文章提到的旅游路线上经过的景点,笔者一一做了准备,并且标注上说明文字。虽然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以往,但是效果显著,学生们一个个精神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再次引起了学习俄语的兴趣,纷纷询问笔者“俄罗斯风光片在哪里找的”,学生们愿意自己动手查找,制作俄语学习课件,还引起了几个学生要去俄罗斯旅游的冲动。在这一课教学中,通过一点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念,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的个性。

最后,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思想空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改变以往演讲似的教学方法,似乎学生们都是自己的观众、听众,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习惯,给学生足够反馈的时间,想象的空间。想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必要的想象是有助于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曾经讲关于“Пекин”的一课,笔者换了一种讲解的顺序,并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从古至今,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叙述首都北京独特风貌,而是先让学生们集中预习,有了一定印象后,让学生们尽情发挥。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北京是奥运会进行体育项目的主要场所,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京参观。那么,启发学生以自己是一个导游员的身份,利用课文所给的有效信息,向俄罗斯游客介绍北京,展现北京的风采。学生们大胆尝试,大胆想象,积极准备。想象自己是导游员,而其他同学是游客。介绍的同时还要回答游客问题,怎样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怎样利用俄语能力表达人文个性。在学生的俄语导游词中,无不闪现着创新的光芒,大家都在尽力表现自己的魅力,在实践中成长。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探索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语言是用来表达的,可是许多学生学习了几年的俄语,可还是说不出口,见到外教只会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Какдела”(近来怎样),再往下就不知该说什么了。我们就想到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两个创新环节:一是“值日生报告”;二是“创造性复述”。“值日生报告”是在课前,每次上课前有1-2两名学生作报告,报告的内容自己定,时间不超过3-4分钟,报告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针对报告的内容自由提问。起先,学生们做的报告很短,其他同学有时也不太注意听,几乎也没有提问,老师就做了个榜样,第一个提问,巧妙地唤起学生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随着时间的推进,同学们慢慢适应,报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提问的同学越来越多,教师就随机应变的将学生们的兴奋点转移到教材中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性复述”非常适合外语学习。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充分的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进行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的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地联想,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其创造性思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日趋国际化,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目前,对于懂俄语的科技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事实上,中俄两国在能源、空间工业、管理、文化交流和贸易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前景及其广阔。各种迹象表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加强。在这种国际大环境影响下,俄语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俄语教师们积极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大胆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和创新能力。其实,这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是仅靠教师们就能完成的,要靠大家,靠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关心与注意,就像日本索尼公司的口号一样“日日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是需要创造性人才的。为了教育的明天,为了明天的教育,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海力古丽·尼牙孜.当代俄罗斯新闻政论语义辞格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胡谷明.经贸俄语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国辰.俄语教学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创新教学范文第4篇

摘要:21世纪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各项素质的核心灵魂。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屹立在强国之林的重要问题。那么,创新到底是什么?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记载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实,我们认为,创新就是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想别人没有想过的办法。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果企业不推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就会很容易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为消费者是普通人,具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比较理性的消费特点,并且这一要求是永恒的。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者,如果不对国家法规进行适时创新的修改,不对资源分配进行合理的调整,那么追求社会的整体进步,就会放慢速度,甚至停止脚步。创新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都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容忽视的。俄语教学也是如此,更需要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创新教育,首先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领导者,他的领导性不是以地位的高低,而是以他渊博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及对学生真挚的爱来体现。作为一名俄语教师,该如何具体的体现这一领导地位呢?

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深刻的创新意识,抛弃传统的教育观。以往教师上课时,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传统教学观念误导下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更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与爱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创新。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育不应只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更应当是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导师。我们教学不是纯粹地为了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组织,运作,控制等各种角色。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真正的调动,提醒教师要铺设恰当的俄语语言环境。“环境”一般指个人、社会、文化系统活动和发展的背景或条件,是一个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人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总是在永恒不断的相互作用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环境的作用,以“环境”激励学生,以“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课内外的结合。“Новыйгод”(新年),这个传统节日,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每个人都非常重视。曾经笔者在教授《Восток》大学俄语(3)中第10课“Праздники”(节日)时正逢新年将至,笔者组织学生们在教室举行了一个俄语新年晚会,邀请俄罗斯的留学生和教师参加,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布置晚会现场。他们按照课文所提示的文化信息,在教室的中间摆放着一棵挂满小礼物和彩色灯泡的松树,做了一个大蛋糕,还用可乐来代替香槟酒,这些都是俄罗斯人迎接新年所必须的。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静了下来,默默地许愿,然后互相赠送礼物,互相祝福。教室里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家在晚会上纷纷表演节目,用俄语交流,在如此环境中检验了学生们对书本上知识的掌握,发挥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又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突出地反应了环境的变化,对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

教师作为一个专门性的职业,除了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还要有学科专业素养,更应具备持续化的发展知识结构,才能胜任对创新性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俄语教师除了熟练地掌握俄语基本古怪的发音、复杂的语法、灵活的句式,能不能更多地了解其科技、文学、文体等知识作为创新教育的基础呢?能不能从语言学、修辞学、国情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语言的涵义及特点呢?能不能自己跳出俄语的知识结构,在另外的领域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呢?例如:为什么莫斯科著名的广场是“Краснаяплощадь”(红场)呢?而不是“Зелёнаяплощадь”(绿场),大家都知道“绿色”象征着和平,旺盛的生命力,“Зелёнаяплощадь”不是更好吗?难道只是因为地上铺着红颜色的砖而得名吗?俄罗斯主要信奉的是东正教,所有的俄语老师几乎都知道这一点。那么,除了知道东正教规定的圣诞节是1月7号外,再给学生们讲讲俄罗斯民族信奉东正教的原因,即使教师本人不信教,也可以说说有关东正教的教规、教义,或者一些小故事,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其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应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教学活动上。教师有了好的创新方法,就要积极地应用于教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今正处于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谁都不能忽视社会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存在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代,创造新知识,开拓知识经济新的应用领域,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我们将网络和俄语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实现教育创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营造创新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视听室,广播电台等教学手段,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收听,收看俄语电台,观看俄语电影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信息,许多教材都采取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一定的角度为学习俄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尚不能将信息更有效地展现给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采用网络图片、计算机课件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结果,无一不是在对自己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况下所取得的:毕升基于对印刷术的兴趣,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效率较以前提高了几十倍;莱布尼兹对数学有兴趣,所以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础概念,发明了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和二进制,为计算机的现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聂耳由于其对音乐的兴趣,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犹如进军的号角,激发着中国人民不朽的爱国热情;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感兴趣,解决了人类吃饭的问题。可见,兴趣也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笔者在讲《Восток》大学俄语(4)中第1课,《Туризм-лучшийотдых》时,根据教材的内容,搜寻了大量的俄罗斯旅游风光图片,尤其是文章提到的旅游路线上经过的景点,笔者一一做了准备,并且标注上说明文字。虽然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以往,但是效果显著,学生们一个个精神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再次引起了学习俄语的兴趣,纷纷询问笔者“俄罗斯风光片在哪里找的”,学

生们愿意自己动手查找,制作俄语学习课件,还引起了几个学生要去俄罗斯旅游的冲动。在这一课教学中,通过一点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念,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的个性。

最后,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思想空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改变以往演讲似的教学方法,似乎学生们都是自己的观众、听众,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习惯,给学生足够反馈的时间,想象的空间。想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必要的想象是有助于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曾经讲关于“Пекин”的一课,笔者换了一种讲解的顺序,并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从古至今,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叙述首都北京独特风貌,而是先让学生们集中预习,有了一定印象后,让学生们尽情发挥。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北京是奥运会进行体育项目的主要场所,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京参观。那么,启发学生以自己是一个导游员的身份,利用课文所给的有效信息,向俄罗斯游客介绍北京,展现北京的风采。学生们大胆尝试,大胆想象,积极准备。想象自己是导游员,而其他同学是游客。介绍的同时还要回答游客问题,怎样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怎样利用俄语能力表达人文个性。在学生的俄语导游词中,无不闪现着创新的光芒,大家都在尽力表现自己的魅力,在实践中成长。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探索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语言是用来表达的,可是许多学生学习了几年的俄语,可还是说不出口,见到外教只会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Какдела”(近来怎样),再往下就不知该说什么了。我们就想到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两个创新环节:一是“值日生报告”;二是“创造性复述”。“值日生报告”是在课前,每次上课前有1-2两名学生作报告,报告的内容自己定,时间不超过3-4分钟,报告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针对报告的内容自由提问。起先,学生们做的报告很短,其他同学有时也不太注意听,几乎也没有提问,老师就做了个榜样,第一个提问,巧妙地唤起学生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随着时间的推进,同学们慢慢适应,报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提问的同学越来越多,教师就随机应变的将学生们的兴奋点转移到教材中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性复述”非常适合外语学习。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充分的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进行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的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地联想,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其创造性思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日趋国际化,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目前,对于懂俄语的科技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事实上,中俄两国在能源、空间工业、管理、文化交流和贸易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前景及其广阔。各种迹象表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加强。在这种国际大环境影响下,俄语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俄语教师们积极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大胆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和创新能力。其实,这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是仅靠教师们就能完成的,要靠大家,靠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关心与注意,就像日本索尼公司的口号一样“日日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是需要创造性人才的。为了教育的明天,为了明天的教育,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海力古丽·尼牙孜.当代俄罗斯新闻政论语义辞格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胡谷明.经贸俄语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国辰.俄语教学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创新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特征关系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现就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着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我们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势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

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

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

其次,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而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应得到充分发展。

再者,身体活动外在表现(技能)的因素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影响很明显,因此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再加上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生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例如同样为健身既可以打篮球也可以打排球),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200002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002

3《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200005

4《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北京教育200008

5《培养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山东教育科研200006

6《素质教育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江西教育科研200006

7《试论创新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8《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探索与求是200004

9《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吉林教育科学199908

10《基础教育与创新》人民教育200008

11《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天中学刊199904